中国彩吧更董彩民
中国彩吧更董彩民

新闻动态 导航

印度对标中国抄作业的四大神奇基建,高铁撞牛,百亿大桥一日坍塌
发布时间:2025-04-13 13:49 浏览次数:150

印度这些年出了不少洋相,随着人口总数不断增长,国家也在慢慢进步。为了提升国际地位,争取更多话语权,同时给自己脸上贴金,印度几次三番想挤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圈子,可惜每次都吃了闭门羹。

“越挫越勇”大概是对印度最好的形容,即便这次碰了钉子,下次它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再次尝试。不过,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并非印度与联合国的那些纠葛,而是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较量。

印度和中国在较劲什么呢?说白了,就是比谁搞建设更厉害。两国地盘差不多大,人也差不多多,印度明显把中国当成了对头。印度本想靠“基建狂魔”这个名头来显摆自己有多牛,结果呢?反倒让大家看清楚了,印度还真差得远。

【一、印度高铁】

这些年,中国高铁的建设步伐相当迅猛。目前,全国高铁线路总长度已经突破了4.2万公里,而且各地仍在加紧施工。按照规划,到2035年,这个数字还要再往上冲,目标是突破7万公里大关。

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让亿万百姓享受到了便捷。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骄傲,复兴号列车时速高达350公里,不仅跑得快,安全性更是全球领先,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。

中国高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,雅万高铁开通后,更是引发了全球热议。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,在中国刚开始建设高铁时,印度也宣布要建高铁,他们表示"不能让中国独占所有风头"。

在全球高铁领域,中国无疑是最出色的代表。印度虽然也想发展高铁,但不愿向中国学习,决定自己搞研发。结果搞出来的高铁不伦不类,速度才160公里每小时,连中国复兴号的一半都不到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

正因如此,不少人戏称印度的快速列车只能算"准高铁"。单论车速,印度的列车可能还不至于成为笑柄,但问题在于,它居然还发生过撞牛事件!

事情是这样的:10月份高铁开通后,印度民众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国产高铁,打算好好看看窗外风景,体验一把风驰电掣的感觉。

2019年短短一年内,印度高铁竟然发生了5500多起撞牛事故,导致大量牛只丧生。网友调侃说:“想杀牛不用找屠夫,印度高铁就能搞定。”

随着国际社会的调侃声浪不断高涨,印度方面赶紧出来澄清:“这是因为我们的高铁刚刚建成,放牧的牧民们还不熟悉列车的运行时刻表!”

印度本想借此改变公众看法,结果却引来更多嘲讽。高铁竟然要让放牛的人留意时间?该做好防护措施的明明是高铁才对啊!

有人可能会奇怪,牛怎么能把高铁车头撞坏呢?高铁不是有很结实的金属外壳吗?问题在于,虽然印度高铁是用金属制造的,但它的外壳连接处居然是用胶带固定的。每次牛撞坏车头,他们就简单地用胶带粘一下,结果车头变形得越来越严重。

【二、贾坎德邦大坝】

中国三峡大坝赢得全球赞誉后,印度也不甘落后,决心建造自己的超级工程。于是,贾坎德邦大坝项目迅速启动,从规划到实施一气呵成。

实际上,贾坎德邦大坝的建设时间远远早于三峡工程,1977年就已经启动。然而,在选址过程中,印度政府与当地居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,导致被拆迁的居民对政府提供的补偿方案感到不满。

频繁制造麻烦不说,竟然还杀害了贾坎德邦大坝项目的工程师。印度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继续推进工程,于是明智地选择了寻求外部帮助,邀请了日本的专业团队。

印度政府投入了220亿卢比,历经多年建设,贾坎德邦大坝终于竣工。就在政府满心期待民众的掌声时,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状况。

2019年8月28日,贾坎德邦的大坝终于建好了,剪彩仪式就要开始。负责这个项目的日本专家打算坐飞机回国,印度的官员们劝他别急着走,说晚上还有庆祝活动呢。

日本工程师连连摆手,“不行不行,家里有急事等着我处理。”话音未落,他顾不上印度官员的再三挽留,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,那架势就像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。

直到8月28号晚上,印度官员才弄明白日本工程师为啥突然跑了。原来,贾坎德邦那座大坝刚开闸不到24小时,就轰然倒塌了!

印度投入了220亿卢布,结果只换来片刻的安静,任谁都会感到愤怒。印度官员们正忙着联系日本工程师,同时还得想办法挽回面子。毕竟,在贾坎德邦大坝建成时,印度已经向全世界夸下海口,称这是“前所未有的宏伟工程,无人能及”。

贾坎德邦的大坝一倒,印度政府就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。说它是"一次性的大坝",真是一点不夸张,这种事儿以前没见过,以后估计也难有第二回了!

印度为了洗清自己的名声,费尽心思琢磨贾坎德邦大坝倒塌的缘由,结果还真被他们发现了问题所在,“大坝底下居然有几个老鼠打的洞!”

这让人想起中国那句老话,“千里长堤毁于蚁穴”。虽然中国的堤坝是被蚂蚁窝弄垮的,但那也是蚂蚁日积月累、不停干活才造成的。

印度贾坎德邦的一座大坝,仅仅建成22小时就倒塌了,这让人不禁怀疑,难道是因为那里的老鼠个头太大造成的?

【三、杰纳布大桥】

大坝建好了,建桥还会远吗?造一座桥能给河两边的人带来不少赚钱机会,印度也明白这个道理。看到桥梁带来的经济利益,他们早就迫不及待想动手了。

印度正在建造的杰纳布大桥真是了不起,全长1350米,桥面离地359米,比普通百层大楼还要高出一截。这个工程展现了印度的雄心,他们想要打造全球最高的桥梁,让世界为之瞩目。

2002年,印度工程部门信心满满地准备开工,认为“建座桥而已,何必靠外人!”他们打算全靠自己人来干,还觉得这事儿挺容易,计划在2010年就能搞定。

到了2018年3月,距离原定完工时间已经拖了八年零三个月,印度政府这才略带自豪地宣布:“我们已经完成了八个桥墩的建造!很快就能大功告成了!”

"你们笑吧,16年才弄了八个桥墩,这辈子能不能看到完工都难说。"网友的嘲讽声此起彼伏,但印度人压根不当回事。管他快慢呢,反正桥是我们在建,慢慢来不也是在建吗?

谁也没想到,印度刚宣布八个桥墩完工,第二天就有四个垮了。这回印度人变机灵了,找了个特别好的借口,说:“这事儿都怪我们没给河神上供,把河神惹生气了!”

在世界各国,民众的信念往往成为国家的支柱,而印度却独树一帜。在这里,信仰不仅属于个人,更是国家的象征。当全球许多地方在努力破除迷信时,印度政府却成为了宣扬传统信仰的先锋。

既然印度都开始讲玄学了,那我们再批评就不太合适了。大家就静下心来,等着看印度的好戏吧,看看他们怎么靠自己的本事把杰纳布大桥给建起来。

印度政府面对问题总能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。这次桥梁事故,他们再次搬出了“河神”这个老借口。官方宣称:“河神已经发话,批准我们公开招标!”这种说法既能平息民众质疑,又为后续工作找到了合理解释。不得不说,这种处理方式既巧妙又符合当地文化传统,让事情变得顺理成章。

河神真是躺着也中枪,本来不关他的事,结果硬是被牵扯进来。好在经过公开招标,印度杰纳布大桥项目总算顺利启动。到2022年4月5日,这座1350米长的大桥已经建了1347米,就剩最后3米就能大功告成。

印度遭遇了罕见的暴雨,河神似乎真的生气了。原本正在施工的杰纳布大桥,两头已经建好,中间部分还没接上,结果被这场大雨彻底摧毁,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,工程又得从头再来。

印度政府这次真是颜面尽失。之前他们可是大张旗鼓地宣传,说这座建筑用了特别防爆的钢材,再大的爆炸都不怕。结果呢,一场大雨就给冲垮了,连最基本的防水都做不到。

印度前三次的基础设施建设,主要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。而到了第四次,他们干脆把这种麻烦转嫁到了别人头上。

【四、印度自研导航】

导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它不仅帮助人们规划日常行程,还能服务于军事领域,为各类武器装备和设施提供精准定位,确保导弹等武器系统的打击准确性。

说起全球最出名的定位服务,美国GPS绝对是头号选手。咱们中国以前也依赖过这套系统,但后来出了岔子:美国利用GPS搞信息泄露,还拦截中国货轮,让咱们的航运吃了大亏。这下子,中国意识到必须搞出自己的导航系统,这事已经刻不容缓了。

经过众多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,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。这一成就使中国在军事领域摆脱了对美国GPS的依赖,拥有了更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。

印度看到中国有北斗卫星,美国有GPS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它觉得,作为一个大国,老是依赖别人的导航系统太没面子了。于是下定决心,要搞一套属于自己的导航系统。

印度人行动迅速,经过各方不懈努力,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导航系统。印度方面自信满满地表示:"我们这套导航系统的各项功能,完全能跟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相媲美!"

“图片仅供参考!”这句话用在印度导航系统上再合适不过了。中国为了确保导航的准确性,一口气发射了35颗卫星来支持北斗导航,毕竟国土面积大,用的人也多。美国也不甘示弱,发射了24颗卫星来保障导航服务。

然而,尽管印度声称其导航系统优于中美,但实际上他们只发射了八颗卫星,其中还有两颗目前处于故障状态。

如果印度的卫星真的比中国和美国更先进,能用更少的卫星实现更精准的定位,那为什么他们发射卫星时总是出问题呢?印度声称自己的导航系统精度能达到2.5米,但日本专家的测试结果显示,实际误差在10到20米之间。

这就像你想过河,它却把你带到对岸后,还觉得已经帮你完成了任务。

印度的定位系统准头差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。但印度官方似乎没注意到这一点,反而对自己的系统挺自豪。他们还规定,像苹果这样的企业,想在印度卖产品,就得把自家设备调成能兼容印度导航的版本。

苹果公司仔细算了一笔账,发现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芯片能匹配印度的导航系统。如果要在印度卖手机,他们得自己设计专门的芯片,甚至可能还得改造手机的其他部件。这不就等于让苹果专门为印度市场单独生产一款手机了吗?谁会为了一个精度一般的导航系统,花这么大功夫去搞研发呢?

想在印度市场分一杯羹,却要先掏腰包投资,苹果等企业进退两难,是否该接受印度的条件成了难题。

尽管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出了不少洋相,但我们必须承认,他们确实在逐步提升。有人紧追不舍,我们中国更不能掉以轻心。持续发展、不断前进,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!

QQ咨询
微信咨询
微信:
中国彩吧更董彩民
回到顶部